找到相关内容50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巴蜀高僧破山海明禅师的生平及其思想渊源

    师颔之。车兄问: “闻和尚精于《肇论》,是否?”师应诺。车云: “般若无知,无所不知,乞和尚讲讲。”师云: “知不知且置,你唤甚么为般若?”·车云: “糊饼。”师摇手。予曰: “今日天凉,...

    道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5761786.html
  • 鸠摩罗什的中观般若思想

    肇论新疏》元沙门 文才述 佛陀教育基金会印第6页   后秦 僧肇等注《注维摩诘所说经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186页   同上 第190页   同上第 191页   后秦 僧肇等注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1961909.html
  • 般若的含义及其在佛教中的地位

    言观者观智,是法离诸情计,故名为观也。”《止观》卷五中说:“法界洞朗,咸皆大明,名之为观。” 而把观照般若解释为观照实相之理之智慧,肇论中说:“观照般若,照事照理故。”法藏《心经疏》中说:“观照,能观妙慧。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161919.html
  • 《放光般若波罗蜜经》在中国的传译和影响

   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,亦不得最第一义而行菩萨事。   僧肇在《肇论》中也提到《放光般若》中的二谛思想,说:“故《放光》云:第一真谛,无我无得;世俗谛故,便有成有得。夫有得即是无得之伪号,无得即是有得之真名...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,以方便力故,为众生说法。(《大正藏》卷8第405页上)   《大正藏》卷8第405页上   《大正藏》卷8第141页上   《肇论新疏》元沙门 文才述 佛陀教育基金会印第十8-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361922.html
  • 道安法师的般若思想

      《续藏经》卷77第354页下   《续藏经》第1辑第2编乙第7套第1册,第9页   《肇论新疏》元沙门 文才述 佛陀教育基金会印第69-70页   本无所以会在中国被理解为具有本体,本根的意思,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461923.html
  • 佛教的空与基督教哲学: 基督教哲学与佛教哲学之对话的一个当代反思(1)

    」之哲学用语的西田的「绝对无」,而是主要根据更具有佛教中观哲学特色的「空」,这里仍有其东亚佛教发展史的背景需要加以强调,因为中国佛教的空的哲学自从僧肇的 ?肇论? 开始就强调空是双超有无的,尤其是後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562082.html
  • 佛教的倒流

    晃所师遵,准义幽通,不无通会,故引解也。如僧肇著论,盛引老庄,犹自中明,不相为怪。佛言似道,何爽纶言?”奘曰:“佛教初开,深文尚拥。老谈玄理,微附佛言。《肇论》所传,引为联类。岂以喻词,而成通极?...

    季羡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0162100.html
  • 论憨山的三界唯心世界观论

    四卷,《肇论略注》三卷,《憨山绪言》一卷。此外,憨山的弟子把憨山的全部著作整理味憨山老人梦游全集》,共五十五卷。 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,经过几百年的发展、演变,至隋唐而大盛,派分八宗:三论、法相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1662758.html
  • 慧远的佛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

    》卷十二《萨部多部记目录》记说一切有部师资宗承,佛大先为说一切有部第五十三祖,可见佛陀跋陀罗是有师承的著名禅师。他于408年来长安,其时鸠摩罗什正在西明寺广译众经。《肇论》中载僧肇给刘遗民书,其中有&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4863738.html
  • 禅对山水画形成的影响(1)

    之前,中国佛学受玄学影响,对般若学理解的矛盾反映。  慧远晚年,随着天竺高僧鸠摩罗什东来,《大品般若经》和《大智度论》被传译,慧远对于法性是有是无这个理论认识上的矛盾,更是疑惑不决。唐代元康《肇论·...《肇论·涅槃无名论》;有感于“会万物以成已者,其唯圣人乎”而发。(此说最早见于《祖堂集》,(碧岩录》卷四也提到此说)《参同契》大意是说,要是将理事分别开来看,执事固迷,契理也非悟;如将理事合拢来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2563877.html